一线家电市场的拼抢要慢下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适合自己的商战,能不参加,不就参加;没有价值的订单和用户,能不抢,就不抢。在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家电市场上所有企业和商家的商战争夺步伐,都要适当慢下来。学会在慢中取胜,因为慢也是一种快。
文剑||撰写
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也抢不来!
进入二季度以来,面对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市场只是“局部区域、少数品类”有点戏,大部分品类和商家出货一如既往地低迷;面对已经开启的618年中大促各种抢先购、预存增值等活动,硝烟不断、价格血拼,众多家电厂商除了焦虑就是无助和迷茫。
一是市场不去抢,感觉不对;抢了半天,搞不好还是亏,感觉更不对;二是这种市场走势和局面会一直这样下去,还是熬上两三年就有新局面出现,谁也不知道答案,大多数只能选择埋头等待?三是这一轮商业乱战到底有没有尽头?价格低、卷得狠,货卖不动钱还赚不到,到底为谁忙碌,又为谁操心?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家电圈也不知道。但是,在接下来的企业经营和商业争夺中,家电圈却认为,一些家电厂商的步伐和节奏却可以慢下来。既可以选择“以退为进”,也可以寻找“以慢制快”的手段和策略。就是,大家是时候要换一种活法和打法了!
慢是一种状态,关键要调节好节奏和认知
现在这种市场局面,不少商家直言:我真的是没办法再去努力、再去疯狂拼抢了。一些工程项目和用户订单,只要达不到预期的盈利点,就果断放弃,不做。
因为,就算抢到手,忙活了半天,对于那些价格斤斤计较的客户,也根本留不住。只要有价格更低的,他们随时会找别人,也不是未来厂商可以持续交易的对象。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上述商家表示:现在才发现,目前的家电市场和用户需求环境下,很多时候慢半拍,其实也没啥损失。一些老用户、老关系的单子,只要能养活团队,能发工资和开支,就足够了。费劲抢来的单子,也赚不到多少钱。
现在,很多“打了鸡血”的商家同行们抢半天,最终也只是收获了焦虑、焦躁,留下了一地鸡毛。市场不可能永远这样,有经销商直言:我们要保留实力,更要守住品质和服务的底线,不能将“子弹”全部打光了,更不能将信誉和口碑都透支了。以后,再想抢就没机会了。
慢是一种学问,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
现在主流市场的争夺,基本上就是京东、天猫两大巨头的“绞杀”。无论产品、品牌资源,还是价格、促销资源,企业已经说了不算,完全以这两大零售平台的意见为主导。有经销商告诉家电圈,今年以来不少企业的市场经营节奏和商品促销政策,基本上被大渠道“绑架”了。
两大平台不只是有线上的自营网店,还在发力线上的直播电商、内容电商,以及鼓励家电厂商开设POP店铺,可以说是“四分五裂”的局面。这还不够狠,在线下,他们还在多条渠道体系正面抢夺,除了乡镇加盟店、县城加盟店,还有城市旗舰店,以及分布在全国的批发渠道、倒货渠道。
有家电运营商直言:现在只要是一些重要促销的节点,618、双11、双12,或者是各种节假日,没有背景和资源的中小商家,我们的逻辑就是“不跟他们内卷拼价格”,只做自己的差异化产品和市场。说白了,家电市场足够大,用户需求也足够细分,我们只要有足够的耐力、能力,就能收获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早在几年前,很多家电经销商就已经看到市场“强者恒强”下品牌格局、零售格局快速向大企业集中。在同质化的产品上,跟大商家、大渠道拼价格,中小经销商就是死路、末路,根本赚不到钱还亏本。相反,一些用户有需求,市场有需求的差异化产品,我们只要持续投入输出,规模不大但足够支撑商家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已经明显减速,甚至停滞不前的市场上,经销商还想通过“跑得快”,通过快速增长掩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管理粗放、成本控制简陋,经营全凭老板和员工自觉性。那肯定是不行的。作为经销商,这个时候,正好让节奏慢下来,管理提上去,加强内部的制度和体系,特别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分析用户需求、与工厂合作开发一些差异化产品,提质增效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慢是一种担当,可以寻找更好的未来和出路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目前的家电市场格局,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分化和洗牌后,已经相对稳定。简单来说,大规模的高增长时代结束了、一款产品一种营销打天下的局面没有了,即使是经营高利润也早在5、6年就消失了。很努力却赚不到钱是常态,企业很稳定却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挑战是必然。
具体到企业和商家层面:大企业和大商家们,要拼规模、谋增长、抢机会,而中小企业和商家则是要赚到钱、活下去。所以,不是所有厂商都要一股脑的内卷与恶战。慢半拍,甚至停下来1、2个月,去发现和盘点企业的短板和软肋,去寻找市场的隐藏机会和细分机会,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慢本身,并不是让企业不思进取,更不是选择躺平,而是要换一种发展状态、竞争节奏和经营步伐,拿出更多的时间不是去参与市场的乱战,而是要谋求经营的转型和策略的创新。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寻找。
未来的中国家电产业,肯定不会回到30年前的繁荣与增长,但一定不会太糟糕,始终会保持着一定的规模、需求和发展。前提是,所有的厂商,要有看到未来的能力,有满足未来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手段!
版权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