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利多因素集中发酵 “债牛”行情依旧坚挺

作者:小微 发表于:2025月04月10日 浏览量:57272

【财经分析】利多因素集中发酵 “债牛”行情依旧坚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财经上海4月10日电(记者杨溢仁)受“股债跷跷板”影响,本周债市总体表现强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65%附近。

  分析人士认为,在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债牛”阶段延续为大概率事件,各机构应把握配置“窗口期”,积极施为。

  短期债券市场不改强势表现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收盘,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在经过了前期的快速回落后,继续震荡下探,不改强势表现。举例来看,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3M期限下行3BP至1.49%;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下行4BP至1.43%;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10年期微降1BP至1.65%。

  “目前,国内债券市场呈现出了‘避险情绪+宽货币预期’的双重定价逻辑。”一位机构交易员告诉记者,“本轮关税加征压制了全球经济风险偏好,同时修正了国内出口预期,强化了货币适度宽松的必要性。个人认为,当前债市上涨主要反映了政策冲击带来的情绪宣泄。”

  “再就基本面角度分析,超预期的对等关税料使得国内出口承压,叠加房地产市场仍显低迷,这意味着各机构对基本面表现偏弱的预期或进一步加深,这也将对债市表现构成一定支撑。”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瞿瑞说,“货币政策方面,受关税不确定性冲击加大、出口前景转弱影响,降准、降息等逆周期调节政策推出的必要性随之上升,这同样会利好债市。总之,在市场避险情绪持续高涨、出口预期转弱、宽货币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债市短期内将延续强势行情。”

  目前,包括在内的不少机构认为,关税影响下,国内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债牛”回归已是不争的事实。

  利率仍有回落空间

  当然,拉长时间维度来看,随着偏多因素的消化和宽信用政策的陆续出台,债市调整在所难免。

  不少业内专家判断,本轮债市行情的演绎或呈现出“三步定价”格局。第一步,是交易短期避险情绪——关税超预期加码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若后续事态无进一步升级,那么债市可能转入震荡,等待政策信号。在关税实质落地之前,债市会定价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偏好变化,尤其是一些超预期的关税政策变化会直接触发债市日度大行情,但其余时间债市走势将相对独立。

  第二步,是政策博弈阶段。随着关税政策的实质落地并不断升级,债市对关税本身反应钝化,此时行情料更多定价国内稳增长政策的进展。二季度货币适度宽松(如降准)可能带动债市收益率挑战1.6%点位,但后期若专项债加速发行,叠加财政扩张,彼时债市收益率或反弹至1.7%至1.8%。

  第三步,是长期回归现实。如果本轮稳增长政策的顺序是“先货币后财政”,那么,反映到债市层面,必然是资金利率趋松或带来债市上涨,而后财政稳增长表述和实际落地带来债市回调。

  “应对外部冲击,财政有必要对冲托底,但各机构对于债市的表现也不必过于担忧。”前述交易员称,“毕竟,身处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地方隐性债务监管仍偏严格,地方表外融资依然受限,财政发力方向更有可能是补短板及国内消费领域,可这些领域对融资的撬动作用或低于传统基建,也就是说,届时债市会回归对基本面和融资需求的定价,收益率再度下行。”

  整体来看,本轮行情可能呈现“先涨-后调-再涨”的倒“N型”路径,目前仍处于“三步定价”的前半段,短期波动中建议各机构保持配置节奏,同时关注货币适度宽松的实际落地与财政发力结构。

  做多情绪占据上风

  综上,由关税冲击触发的多头博弈热情短期仍将延续。

  “往后推演国内经济修复路径及货币政策配合节奏,市场普遍预期,外需扰动背景下,基本面的修复将更加曲折,而货币政策对冲时点或就在4月实现。”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看来,“基于此预期,债市仍可提前配置,且多头可积极布局长债。”

  值得一提的是,就4月2日至4月3日的债市变化来看,长债行情较为突出,两日内,10年期国债利率的下行幅度接近10BP。

  “总之,当前博弈资金宽松的胜率正在提升,各机构对于二季度债市的整体表现仍偏乐观,10年期国债利率的运行区间预计落在1.6%至1.9%之间。”上述交易员并称,“在一季度债券收益率已然回升较多的情况下,目前其配置和交易价值更高。此外,考虑到货币政策放松可能加快,资金利率中枢有望进一步回落,则债券收益率也将继续下行,当前可继续看好中国债券的表现,增持中长期利率债。”

  研究所进行的最新债市调查显示,截至4月7日,在受访的固收卖方机构中,持偏多观点的机构数量已升至12家,持中性观点的机构升至16家,持偏空观点的机构降至2家。具体而言,有40%的机构持偏多态度——关税落地后宽货币预期升温,权益难言企稳,贸易冲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有53%的机构持中性态度,主要因为4月资金面转松的信号暂不明确,受公募基金负债端存在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长端利率下行依旧有所阻滞;仅有7%的机构持偏空态度。

  再就固收买方而言,持中性偏多观点的机构同样占据主流。其中,有13家受访的固收买方机构持偏多态度,10家持中性态度。

  “从最近一周的交易情况来看,利率债、10年期国开债的换手率出现下降,30年期国债的换手率有所上升。”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由此,当前依旧建议各机构积极博弈4月货币增量政策落地,推荐拉长久期。”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