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险资对创投基金投资比例再提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险资投资创投基金再迎扩容!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优化险资配置结构,调整股权投资比例上限。具体来看,允许保险公司对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最高投资占比从20%提升至30%。这是今年以来,政策层面第二次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力度进入股权投资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执中ZERONE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险资作为有限合伙人(LP)共计出资143.22亿元,涉及7家创投机构,其中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5亿元至中信资本,为2025年第一季度出资较多的险资出资。
险资对单只创投基金的投资占比提升至30%
《通知》从两个方面加大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力度:
一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二是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允许保险公司对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最高投资占比从20%提升至30%,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LP投顾方面指出,《通知》的调整事项显著优化了险资参与权益投资的政策环境,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大的配置空间和灵活性,鼓励其更好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作用。这一举措亦有助于提升创投基金募资灵活度,引导更多险资参与创投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发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逆周期调节作用。
去年以来,国家在政策层面层层加码,鼓励保险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就在今年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
具体来看,险资可依法合规投资AIC通过附属机构发行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AIC发行的债券,或者参股AIC。这不仅拓宽了AIC的资金来源,也为险资资产配置与股权投资提供了新模式,有助于丰富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体系。
今年一季度险资LP出资超140亿元
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保险资金正持续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近些年,相关政策也正持续放宽。
从投资模式来看,险资参与创业投资有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作为LP参与创业基金设立、通过保险资管公司发起设立母基金(FOF)、认购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中的基金份额(S份额)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保险资金在创业投资市场的表现相当活跃。据执中ZERONE数据,2024年私募股权市场的出资主体中,金融机构共出资274笔,总额2141.13亿元。其中,银行业出资1100亿元,占比51.39%;保险机构出资722.68亿元,占比33.75%。
而记者通过执中ZERONE查询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险资作为LP共计出资143.22亿元,涉及7家投资机构,包括珠海德弘投资、中信资本、中保投资、深投控资本、中金资本、中信建投资本等。其中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5亿元至中信资本,设立宸曦共赢(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2025年第一季度出资较多的险资出资。
虽然政策大力支持,保险资金的热情也正在升温,但创业投资的风险却仍然不容忽视。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若要鼓励险资加大参与创业投资力度,则需要从考核机制和会计核算方面进行配套激励。
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指出,保险公司投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风险因子从0.41调整为0.4;而“创投十七条”中,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穿透后底层资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的,底层资产风险因子适用0.4;但是,保险机构投资于股权投资基金和母基金的风险因子仍然较高(股权投资基金0.451,母基金0.492),业内人士认为,这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校对:吕久彪